首页 > 网游科幻 > 世界江山一统志 唐风万里

第117章 巡游安桂

小说:

世界江山一统志

作者:

唐风万里

分类:

网游科幻


元稹说:“看来陛下早就考虑周全了,陛下如此看重征服治理夷人的事情,说的臣等以后也想去夷人地区锻炼一下。”
李纯道:“朝臣如果要去夷人地区,朕自然是高兴,朕怕的是你们放不下身段,不愿去夷人地区受苦。”
李纯等人在番禺又呆了几天,走访视察了几个地方,又去了几个景点游赏了一番,而后就启程前往安桂道。
一行人继续乘船沿着海岸线西行,中间越过琼州海峡,就算出了广珠道,进入安桂道,船队继续西行到达安桂道的首府钦江府。
钦江府原本为钦州,在元和六年朝廷组建安南道时作为其首府,在元和十年升为钦江府,作为安桂道的首府。
当初在挑选安南道首府时,李纯颇费了一番心思,因为当时的安南道南半边位于红河流域,北半边位于西江流域,两个地方合起来才够一个道,首府选在哪一边都不太合适。
最后,李纯选定了两者之间的钦州,既位于中心地带,也有海港的优势,是安桂道较为适合首府的地点。
经过十来年的发展,钦江府逐渐从一个边远小州,发展成为安桂道的首府,虽与广州差距较大,但城市也算有了十来万人,有了一个首府的面貌。
安桂道巡抚安文远,早早的就带着几个重要的属员,在钦江码头等待,看到船队靠岸,李纯等人走下船来,赶忙过去磕头行礼。一番礼仪之后,李纯一行随着安文远进入钦江城。
李纯到了钦江以后,又带着几个官员也听取了安文远的汇报。从安文远汇报的情况来看,尽管安桂道有所发展,但是由于开发比较晚,襄人比例比较高,整体发展水平还较低,属于偏穷的道。
李纯感叹道:“尽管全国都在发展,但是各地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,像淮扬道,底蕴和位置好,汉人比例高,经商意识浓,发展的就更好一些。安桂道,底子薄,开发晚,襄人比例高,虽然朝廷倾斜了一些资金,但是要想达到淮扬、吴越那种水平,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。”
安文远说道:“安桂相对比较穷,一是开发晚,二是襄人比例比较高,这里的骆瓯人很多汉语水平低,无法出去经商,只能守着几亩薄田,生活相对困苦一些。”
李纯则说:“这次远征后,可以让骆瓯人逐步迁到南洋一带,让内地其他地区的汉人迁过来,汉人多了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。骆瓯人到南洋以后,朝廷还要采取一些措施,让他们能够从事一些含金量高些的职业,把日子过得好一些,逐步提高生活水平。”
崔右甫插话说:“陛下考虑的太多了,朝廷目前能让华人过上好日子已经不容易,哪还有太多精力顾及襄人。”
元稹也说:“臣记得这里的西瓯、骆越、峒蛮等族,在历朝曾经多次反抗中原政权,何必对他们那么好。”
李纯叹了一口气,说道:“几千年来,华夏民族与周边的民族发生过很多次冲突,所以华夏民族与周边的民族结下了不少仇怨,其中冲突最大的莫过于五胡乱华,你们谁能讲讲五胡乱华的根源是什么?”
李藩说:“据臣所知,五胡乱华之前是八王之乱,几个胡人趁着汉人内乱,才有机会兴风作浪。”
李纯道:“这只是一方面,更主要的是西晋错误的民族政策,一味压迫、排斥其他民族,比如最先起事的匈奴首领刘渊,本来是很想归附汉人政权,但是以司马颖为首的一帮人始终排斥他,刺激他起兵自立,还有羯族首领石勒,是被西晋将领抓去为奴,才会因恨生乱,所以我们唐朝不能再重蹈覆辙。”
范希朝说:“按照陛下的意思,该怎么处置更为妥当?”
李纯没有回答这个问题,而是问安文远:“安巡抚,你在安桂道多年,你觉得汉襄两族关系怎样,应该怎样对待襄族?”
安文远说:“在安桂道,自然是汉人高于襄人一等,这些骆瓯人还算老实,只要不被惹急了,不敢得罪汉人。臣在安桂几年,也感觉到,这些骆瓯人虽然有些粗蛮了些,但毕竟也是治下的属民,臣也想着能够让他们把生活过好一些。”
李纯点点头:“在朕的心目中,华夏民族不仅要高襄人一等,还要高夷人两等,高蛮人三等,但是有个前提,要打的下、拿的住、治的稳,如果这些搞不定,只会放空炮,所谓的大汉族主义就是个幻影。”
元稹有点开悟了:“陛下的意思是,只有善待其他民族,才能有利于朝廷对其他民族的统治?”
李纯继续说道:“不管是什么民族,都追求生存权、发展权,其他民族在华夏民族的治下,自然要帮他们考虑这些问题。打个通俗的比方,你是一帮人的老大,一群小弟跟着你混,有了好处肯定要分给几个小弟一些,如果你不管他们的利益,只顾自己吃独食,最后必然散伙,你什么也捞不到。”
元稹叹道:“陛下这个比方打的很恰当,八大襄族就像华夏民族的小弟,只有对他们好一点,华夏民族老大的地位才会更加巩固。”
李纯道:“这个比喻虽然有点俗,但是确实如此,下步华夏民族要带着几个襄族打出去,你不考虑他们的利益,他们就不会出大力,适当给他们一些利益,让他们在基层直接面对和管理夷人,朝廷会省去很多麻烦,华夏吃肉、襄族喝汤,不是挺好吗?”
崔右甫也反应过来:“对对对,倒是臣等愚钝了,陛下是一语点醒梦中人。”
李纯不想就**继续纠缠,就结束谈话,跟着安文远到周边走访视察了一番。李纯走访了几个地方,切身体会到安桂道整体的经济水平确实比较差,就有心在后面帮安桂一把。
在走访中,李纯发现,安桂道的襄人比例较高,民族特色更加浓厚,很多居民穿着民族服装,一些建筑也明显带着骆瓯风格,对安桂也就有了一种特别的印象。
这次远征,安桂道组建11个襄人团,是各道组建襄人部队最多的地方,李纯非常重视,专程到钦江府附近的一个襄人团察看训练情况。
李纯到现场后,这个襄人团专门组织了一次演示,只见这些骆瓯人在汉人军官的带领下,手里拿着新配发的火绳枪,认真做各种操练动作,走起整齐的队列,有了一个部队的基本模样。
在操练结束后,团长向李纯报告说,安桂道的骆瓯人吃苦耐劳,勇猛善战,能够听从汉人军官的指挥,未来配合朝廷的主力军团作战没有问题。
李纯又询问了该团的作战方向、经费消耗、襄人官兵的待遇情况等问题,最后要求范希朝协调好各个襄人团的后勤保障,严抓各团的训练水平,确保战时充分发挥襄人团的作用。
李纯后面又在钦江府周边活动了几天,对安桂道的情况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,而后就乘船南下交州海防县,视察镇南军南征的准备情况。
李纯等人到达镇南军大营后,镇南军统领王之孝带着一帮将领赶紧叩拜行礼,而后引导李纯等人进入议事厅。
众人坐定后,王之孝首先进行汇报:“我们镇南军上下,对陛下的到来感到无比荣幸,此次南征作战,镇南军的主要任务是南下进攻林邑、吴哥、文单三个王国,而后向东收服吕宋及其以南岛屿,必要时还要从海路支援镇蛮军,镇南军的对手中,吴哥王国相对较强,但是镇南军带领7个襄人团,军力强大,击败对手应该不难,只是吕宋以南的有些岛屿,目前还处于荒蛮状态,打仗都找不到对手,只能逐岛征讨,比较耗时耗力。”
李纯道:“林邑这个国家,就是东汉时的日南郡独立后发展而来,没想到后面逐渐偏离了华夏文化,向天竺文化靠拢,很多居民笃信婆罗门教,这次战后一定要让那里恢复正统。对于吴哥,还是不能轻视其国力,必须用全力征讨,至于那些小股敌军、边远岛屿,可以交给襄人团解决,不必全由镇南军解决。”
王之孝问道:“这次打仗,势必会遇到一些投降的地方将士、官员,甚至是王族,这些人将如何处理?是就地封为地方官员,还是用其他方式处理?”
李纯道:“这次征服夷人地区,朝廷已经将领以下的权力全部交给襄人了,没法再对夷人采取羁縻政策,凡是投降的敌方官员、将士不再授予官职,原则上交出武器后,直接遣散,可以保留部分王族、官员先期协助对各地进行管理,待各路
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
【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】

【ggd8.cc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