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快叫爸爸!》
沈夙之前是做过豪门少爷的,虽然是某种小规模的豪门,但是该有的脾气倒是一点儿没有落下。
言道:“你说这话有证据吗?拿不出来就闭嘴,随意造谣可是要付出代价的。”
哪知面前的顾管家毫无畏惧,反倒愈发肯定说,“这还需要什么证据,我家少爷就是我亲手带大的,这个孩子分明和少爷小时候长得一模一样!”
沈夙停顿了一下,俨然被气噎住了,“......”
顾管家这才恍然起来,小声嘀咕着,“啊呀,我跟你在这里浪费什么时间,我得赶紧去给夫人报喜去!”
居然迈起步子往来时的路狂奔了回去,完全不顾及年龄上的问题。
沈夙气鼓鼓从张专家手里接过沈皓初,卡住孩子的腋窝里,高举到半空中对着光仔细看了又看。
小孩子难道长得不都是一样样子?
黑眼睛、白皮肤、肉墩墩,小短腿?
“我怎么一点也没看出来像的地方?”
沈皓初以为他在跟自己玩闹,哈哈哈大笑着,要沈夙继续把他举高高。
张专家趁机道,“对了,沈先生,你平常应该多跟孩子做一点类似的亲子活动,这样既可以增进父子感情,也能更好地观察孩子的成长变化。你看,孩子现在多开心呀,这种互动对他身心发展都很有益处。”
沈夙听了,若有所思地点头,把双手里的沈皓初又照模照样地举高放低,再举高放低。
如此的高难度动作,若是在以前,不......是四年前的话,像他如此纤细的双臂是根本做不到的。
现在搬着孩子,跟搬一块建材板一样轻松。
张专家道,“好了,已经可以了,这个托举的动作也不能一直做,会把孩子摇晕眩的。”
沈皓初的小脸蛋果然没有之前那么快乐。
张专家:“而且,您一定要把孩子抓紧,万一脱手给扔出去了,恐怕要受伤的。”
沈夙哦了一声,改换了新的姿势,将沈皓初平安地搂进怀里,其实小孩子的体温适宜,无论怎么抱闻起来都特别香甜的。
沈夙问她,“你觉得皓初跟鹤振长得像吗?”
这个家里,只有他会大咧咧地直呼着鹤振的姓名。
张专家道,“这是鹤先生的孩子,当然长得像了啊。”
沈夙似乎很厌烦这个回复,所以很快地与张专家告别,抱着沈皓初一起去洗澡。
孩子天生是爱水的生物,据说胎儿在母体内时就处于被羊水环绕的环境,所以当沈夙把沈皓初放进浴缸,小家伙立刻欢快地扑腾起来,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,那模样好似一条灵动的小鱼回到了熟悉的领域。
沈夙一边小心地护着孩子,防止他滑倒或者呛水,自己也脱掉了衣服,很快与奶宝一同钻进温热的池水中。
浴室内很快传来了两人快乐戏水的声响,为了让沈皓初获得愉悦的洗澡体验,在专家的建议下,买了成套的洗澡玩具。
有橡胶小鸭子,橡胶小青蛙之类的。
给小朋友洗头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,不过专家也给出了建议,可以购买洗头神器,某些小孩子讨厌甚至害怕洗澡,主要是害怕水进耳朵和眼睛,所以才会排斥。
沈夙给沈皓初戴上洗头神器,立刻像是给一颗粉嘟嘟的花蕊加上透明的太阳花瓣。
而他自己则戴上了大号的洗澡防水帽。
两个人完全像是两朵漂亮的太阳花,漂浮在温暖的水面上。
沈皓初显得特别勇敢,反正淋浴喷头也弄不到脸上,沈夙往他的头发上堆砌了一层高高的,尖尖的奶白色泡沫。
完全是发挥着儿童般的想象说,“皓初,你现在好像一个冰激凌。”
甚至,在仔细打量着孩子无敌可爱的嫩脸时,沈夙都想忍不住舔一口似的。
再或者,拍一张软萌照片,发给远在国外的鹤振。
......
沈夙突然朝玩玩具的沈皓初问道,“皓初,你还记得妈妈吗?”
沈夙突然心虚得厉害,好歹姐姐沈愿还躺在病床上,自己则已经把姐姐的孩子,顺利变成了他和鹤振的孩子。
居然还有人会觉得,皓初和鹤振长得很像。
姐姐若是知道了,估计要把他的耳朵给扭下来。
沈夙道,“就是妈妈啊,你还记得自己的妈妈吧?”
沈皓初道,“你是妈妈。”
沈夙提醒,“不对,我不是妈妈。”
沈皓初说,“你是爹咪。”
哎。
沈夙想说,完蛋了,这个孩子是不是忘本得太快了,怎么能在短短时间,就彻底忘记自己真正的妈妈是谁呢?
......有奶就是娘吗?
但是沈夙又不敢多说什么,万一沈皓初有一天指着自己跟鹤振讲,这个不是妈妈,而是舅舅。
估计鹤振得把他另外一边的耳朵给扭下来。
鹤振出差是一个星期,时间并不很长,可是对于沈夙来讲,确实属于天大的灾难。
因为每天早晨哄孩子的过程变得更加艰难了。
育儿专家解释,用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,小家伙第一次通过哭闹的方式,获得了两个大人的关注与妥协。
那么孩子从潜意识里就会认为,只要自己哭闹,就能达到想要的目的,而且面对不同的照顾者,孩子也在试探和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,现在他或许觉得你因为某些小脾气的存在更关注他、满足他,这其实是孩子在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的一种表现。
沈夙还发现,沈皓初紧紧地扒在身上,会像某种粘性极高的胶布,完全扯不下来。
只好顶着被扣工资的风险,请有生以来的第二次假了。
不对。
沈夙以前可是娇气的厉害,每次都让鹤振帮他以各种名义请假的,自己则赖在宿舍吃零食,刷短剧。
沈夙只好抱着孩子求教家里的三个育儿专家。
他现在怎么看,怎么觉得三位育儿专家像救人于水火之中的观音菩萨,慈光普照。
张专家平常照顾孩子最多,所以近距离观察沈皓初的时间也最常,得出的结论是。
孩子在很小的时候,遭受过心灵创伤,所以很缺乏安全感。
沈夙连忙将小奶团子的耳朵捂紧,然后诚恳求教道,“他才两岁多啊,怎么会有心灵创伤呢?”
王专家适时补充道,“其实所谓的心灵创伤,并非仅仅是指直面了什么真正恐惧的事情,有可能是孩子成长初期,某些需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,或者照顾者的态度、行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】
【ggd8.cc】
【退出畅读,阅读完整章节!】